对梅河口农机化发展状况的初探

对梅河口农机化发展状况的初探

日期: 2008-08-27  来源:梅河口农机局  张砚清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 梅河口市的农机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机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目前,梅河口有农机管理、培训、推广服务单位15家,农机作业协会13个;农机化生产合作社25个,参社农户近300户;拥有2台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及固定资产1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57家。

  多年来,梅河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的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农业的现代化,首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把农机工作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来抓”。在2008年又提出了将利用四年时间,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200个,建成100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实现粮食增产15%,节本增效1.2亿元,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总体发展目标。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农机局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利用“梅河大米”品牌优势,推动农机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至2004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以来,农机局依托项目拉动,利用国补农机资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资金、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育插秧示范推广项目资金,经严格筛选,共扶持25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360余个农机大户和其他农机户,四年累计补贴资金达2475万元,壮大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实力,提高了他们的农机作业质量,也提升了全市农机化的装备水平.特别近几年来,农机局先后又在红梅镇福利村农机协会、山城镇富霞种业、正焕农机化生产合作社、和盛农机化生产合作社等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也稳步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如何让一批批新型、大型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其性能呢?农机局领导班子清醒的认识到:“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才是根本”。仅去年举办了插秧机培训班16次,参训人员达300人,举办收割机培训班三期,培训机手50人。在正焕农机化生产合作社召开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现场会,聘请高级农艺师金斗浩现场讲解,培训农机大户近百人。在九星米业召开了水稻机械化收割现场会,由厂家维修人员对收割机的维修、保养、使用进行培训,理论加实际,真正让农机手学到真本领。另外,农机局还组织本部门的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省、地举办的各项业务培训班,致力于经验交流,钻研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农机系统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行家里手,提高为农户服务能力,为农机化发展增添了后劲。

  梅河口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方面.梅河口现有水田60万亩,旱田90万亩 ,在主要大力扶持推广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基础上应该着力拓宽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的各种新型机具,适当向农民购置的实用小型农机具方面增加补贴,使部分农民群众也享受到国家在农机方面的惠农政策。

  在农机培训方面建议确定“人车比”,保证教学质量,使农机学员真正全面的掌握技能。在农机监督管理方面要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管理方式,加强自身人员管理和业务技能培训,做到打铁当需自身硬,为农机监管工作开展夯实基础。转变执法方式,坚持定期上门检验,长期深入村屯抓安全,结合活动搞好执法,促进农机监管工作有序有力开展。转变服务方式,教育监理人员树立良好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当好安全法规的宣传员,农民致富的信息员。同时,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突出抓好优质服务,使农机利用率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增长,实现双丰收。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