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敦化市开展“软环境建设年” 活动以来,敦化市农机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他们以为农服务为切入点,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保证了全局软环境建设的扎实有效推进。
一是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在软环境建设活动中存在不足。局领导班子亲自带领各基层单位一把手,深入乡镇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农机化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发展不均衡,农民增收缓慢。在农机管理上还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局领导班子同干部职工一起认真反思,并提出以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为切入点,真心实意开展为农服务活动,不断优化软环境建设。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为农服务活动。在为农服务上,该局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动真情、使真劲、想真招、办真事。首先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他们克服敦化市地处山区、半山区,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争取农机化项目不具备优势的不利条件,倾全力争取农机化项目。到今年,他们争取、实施国家、省、州农机化项目19个,项目到位资金达4100万元,引进各类农业机械3000多台(套)。其中,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达2860万元,受益农户达2500户。在补贴工作中,他们精心组织、阳光操作,保证了惠农资金一分不少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树立了农机人的良好形象。其次是加快先进适用新机具的推广,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机具保障。他们紧紧围绕农民生产需求,下功夫研制、开发、引进更多、更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几年来,经他们引进的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大豆窄行密植播种机、水稻育秧播种覆土器、水稻插秧机、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等新型农机具,为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他们自行开发研制的烟叶刨埯机、覆膜机、根茎中药材收获机和贝母筛选机,为农民发展增收项目,增加经济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全市农机化收入达到2.3亿元,人均农机化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5%以上。第三是整合机具资源,鼓励农民开展作业服务,增加经济收入。他们将全市拥有大型农机具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了敦化市农机作业协会,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去年,协会实现收入530万元,会员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农民逐渐改变了一家一户小生产的传统思想,树立起走合作化大生产的新观念。今年,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市成立了23家农机化专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将土地、机具、资金入股,统一耕作、统一管理,实现了机具作业效益最大化,增加了经济收入。第四是创新服务手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农民各方面需求。针对农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他们开通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农机化信息网站,把农机信息化服务作为为农服务新的手段。专为农民设立了农机法律法规、新技术新机具、机械常识、安全常识、二手农机、农产品销售等信息专栏,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了解各方面信息和进行机具、农产品各种交易。对没有电脑设备的农民,为方便随时咨询有关农机方面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他们开通了“12349”农机服务热线,专门接待受理农民提出各种问题,为农民释疑解惑。热线自开通以来,已接待农民咨询800多次,农民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和解决。为解除有机户作业的后顾之忧,他们成立了农机维修救护队,配备了农机作业救援车辆。专门为有机户协调各农机厂商,保证农机配件供应,做好补贴机具售后服务,在农忙期间开展上门维修服务。自农机维修救护队成立以来,已开展农机作业救援400多台(次),农机维修救护队被农民亲切地喻为“农机120”。
在为农服务中,该局还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以上门为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推广一项新技术或新机具、宣传一次农机法规和排除一次机械故障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服务活动,用农机人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农民的拥护。在他们的努力下,软环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农机工作得到了全市广大农民的认可,该局被延边州委授予“基层满意县市部门”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