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确定2008年农机化工作目标及主要工作

吉林市确定2008年农机化工作目标及主要工作

日期: 2008-02-15  来源:吉林市农业委员会农机处  张光利
  一、工作目标

  总动力计划达到204万千瓦,增加20万千瓦;新增大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各种收割机550台(件)。

  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41%以上,实现机耕325万亩以上;机播520万亩以上;机收38万亩以上。

  重点推广机械深松灭茬起垄复式作业、水田旋耕旱耙、药剂机械喷洒、机械化保护性耕作4项技术,总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农机维修点人员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分别实现500人和3500人。

  农用拖拉机年度检验4.875万台,清理无牌拖拉机5600台,清理无证驾驶员3850人,创建农机安全镇、村、户450个。

  二、主要工作

  (一)农机装备水平要有新的提高,特别要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保持农机总动力要有较大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大、中型拖拉机、玉米、大豆、水稻收获机械和水稻插秧机的数量。要围绕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解决机械化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二)农机化发展要进入新的起点,尽快提高综合农机化水平。要采取有效手段,推进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收获的大面积应用,以逐渐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使我市的综合农机化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两新”推广工作要迈上新的台阶,加大农机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要抓住国家对农民购机户补贴的契机,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机具以促进粮食增产。要围绕三大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灭茬起垄复式作业、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等多项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同时要积极推进畜牧业、园艺特产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机械化生产水平。

  (四)农机培训工作要有新的突破,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保证。2008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培训,一是拖拉机驾驶员培训,重点是新考证的农民。二是法律法规培训,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论坛等形式,继续学习《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有关加强行业管理的规定细则,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三是开展农机维修网点人员的培训,重点培训农机修配网点人员、农机销售人员,逐渐使其持证上岗。四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充分发挥各县(市)农机校的作用,通过办短期培训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把培训合格的青年农民尽快转移出来。五是开展对农机大户人员、新型机具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纵各类复杂机具。各县(市)农机校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把这五个方面的培训搞好。

  (五)农机宣传工作要有新的起色,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在继续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重点宣传好在农机化发展中的新做法新成就;宣传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好农机化发展中的各方面典型。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作用,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鼓舞农民教育农民,以保证在农机化发展的进程中有序推进不走弯路。

  (六)全市农机安全生产要再创新的局面,特别要在示范区建设上下功夫。继续抓好拖拉机年度检验、清理“黑车”和清理无驾驶证驾驶拖拉机人员的工作。同时要积极抓好农机化示范乡(镇)、村、户建设。各县(市)、区要精心组织,认真计划,在所确定的示范乡、村、户积极筹资金、购机具、多作业,通过农业机械化的运用,使示范乡(镇)、村、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加,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大幅度提高,真正起到使用机械作业就能促进发展的示范作用。

  (七)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的改进,不断提高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这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继续完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以省农机化信息网为龙头,逐渐建立起延伸到乡镇、产业化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信息服务网络。二是要做好统计工作。在我市全部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统计报表微机网络化操作的基础上,要研究探讨向乡镇延伸的问题。要深入实际,了解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准确。三是继续改善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搞好必要的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农机标准化建设,积极参与制定农机作业的地方标准并监督实施,努力提高吉林市的农机生产标准化水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