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农业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农业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日期: 2006-12-15  来源:机经网


  1
、农机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很小
  
由于我国国情决定,农业机械市场需求量虽然较大,但是,农民经营规模较小,而且收入较低,因此,决定了国产农业机械以中小型为主,农业机械相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这样就使许多生产企业从事于农业机械制造,致使生产企业多、产品过剩。如小型拖拉机制造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4年全国有182家生产企业。据潍坊市有关部门反映,仅山东省潍坊市就有近百家拖拉机制造企业,如果把没有统计在内的生产企业算上,全国生产小型拖拉机的企业约230多家,全国小型拖拉机生产能力有近500万台,每年需求量在200万台左右,生产能力远远大于需求,因此,形成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价格很低,利润很少。又如植保机械生产企业全国有240多家,绝大部分生产企业只能生产背负式手动塑料喷雾器,生产能力约2000万架,全国需求约1300万架;50家左右生产企业生产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生产能力100万台左右,全国需求约5070万台,形成规模的企业只有3家。其他小行业也是基本如此,即生产企业多,形成生产规模较少,生产能力远远大于需求。
  
2、企业结构不合理
  
生产中小型农机产品的企业过多,而生产大中型产品的企业较少。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市场需求决定,需求量大的是中小型农机产品,因此,绝大多数生产企业只生产中小型农机产品,而对于大中型、技术较复杂的产品生产厂家极少,如国内需求而出口前景又看好的大中型拖拉机,特别是100马力以上的就更少,目前只有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和山东潍坊福田重工农业装备公司开发并投产,该类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3、质量问题仍很突出
  
十五期间,农机产品质量表现不佳,在国家技术监督检察检疫总局组织的国家质量抽检过程中,最后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从总的农机产品国家抽查合格率来看,产品合格率水平不高,2001年到2003年共抽查农机产品(不包括内燃机及零配件)1590台件,合格产品1073台件,总的产品合格率只有67.48%,其中:2001年抽查369台件,合格259台件,产品合格率为70.19%2002年抽查611台件,合格376台,产品合格率61.54%2003抽查610台件,合格438台件,产品合格率为71.80%,在抽查的产品类别中,产品合格率超过75%的类别三年分别有647个类别,分别占当年抽检类别的42.86%23.53%43.75%,可见农机产品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4、无技术标准、无商标、生产条件简陋的企业越来越多,疏于管理
  
农业机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购置对象是广大农民这一弱势群体。但是,在现有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中,有许多制造企业是无标生产或不具备生产条件,属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不执行国家强制标准或者连最简单的企业技术标准也没有。有的生产企业没有商标,虽然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只是农机销售旺季生产销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人去厂空,法人逃之夭夭。这样的问题出现不少,但无人问津。
  
5、对农业机械制造业的科技发展有待进一步支持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年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机械主要以中小型为主,而且绝大多数是传统型农机产品,符合新的农业技术要求的产品很少,如配套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和140150马力的橡胶履带拖拉机、少耕或免耕机具、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复式作业机具和喷雾喷粉机、植保机械的喷洒部件、新型农产品加工机械、符合国情的畜牧机械等,都需要进行基础研究或产品开发。农机制造企业由于利润较低,企业资金积累较少,投入新产品开发或用作基础科研的费用有限,致使新产品开发速度迟缓,基础科研就更少,所以市场需要的一些农机产品不能及时供应,用户只好花费较大价钱进口,特别是国营农场更是如此。农业机械制造业急需国家政府部门在科技开发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