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镇四方山村冉家屯稻农王义财今年种了40亩水稻,收入4万多元钱不成问题。王义财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春起育秧时我扣的是大中棚,在插秧和收割时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既省力、省工、省时,又增加了效益,就拿收割来说,40亩水稻用收割机一天就收完了,直接就能把稻子装袋,用人工一天能收一亩多地儿,还得捆好拉回家里打场。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标准化。
肇州县兴城镇兴城村富民股份合作制农机作业合作社,就是土地规模经营中一个很好的例证。大股东张永全承包了1000亩地,以每亩2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反租倒包1000亩地播种甜菜,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每亩纯收入350元。
机械收割,既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又保证了农时,节约了成本,使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成为现实。让胡路区土金农机合作社大股东侯振河对记者说,要是再晚来两天,我就到德国考察去了。侯振河的合作社是2005年9月成立的,共12人。如今已投入500多万元,拥有32台(套)大型配套机械。侯振河今年从春忙到秋,整地、播种、夏季草原改良、为周边百姓中耕、秋整地、林业深耕、收获等,机械作业获纯利润180万元。
“春播时利用大型精播机,抓住农时,抢在“腰窝”上。”肇源县二站镇党委书记如是说。农机合作社通过引进大型机具作业,建立起了新的土壤耕作制度和培肥制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抓住了农时,增强了抗灾能力,在每个作业环节上实现了标准化,增加了作物产量,提高了作物产出质量。据实地测算:农机合作社标准化作业的地块,大豆、玉米平均亩增产10%-15%,节本增效50-100元。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把一部分村民从农忙时节解脱出来,农忙时只需给家里打个电话,一切就都解决了,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而且外出打工又能赚一笔钱。目前,全市通过组建合作社共转移劳动力1.1万人,实现转移收入4000多万元。
肇州县农民李书军说:“以前我家三口人全种地,有了合作社以后,家里有我一个人就够了,我儿子在外面打工5个月挣了5000多元钱,没有合作社,这连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