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的“武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武汉市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五大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工作已经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要求市区政府要要把农机化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相应成立由市区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依法理顺市区两级农机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能。农机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定,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列管率,努力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努力抓好“农机安全村”建设,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强化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完善检测手段,进一步提高鉴定检测能力。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好作业秩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落实政策、精心组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建立持续稳定平台。
实施购农机具购置补贴,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市区财政要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市财政预算的购机补贴资金和农机基本建设资金每年的递增幅度要高于农业投入的增幅。市财政同时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型农机具的引进和推广示范资金,市农业主管部门和发改委也应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项目中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组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村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机防队,对试点村农民购置农机具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
同时,认真做好政府补贴机具的鉴定选型工作,为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提供依据。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好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购机补贴工作要做到“四突出”:突出特色区域,强调对正规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血吸虫疫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突出机型配备,强调合理的农机动力结构,合理的主机与配套农具的比例;突出补贴标准,强调对各类农业机械的补贴额度,提高对先进新型农机具的补贴标准,鼓励先进新型农机具的使用;突出综合配套,强调农机配备数量与农业生产量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充分体现政府对农机化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和导向作用。
3、完善体系、创新机制,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注入活力。
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必须走农机共同利用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积极扶持农机作业协会、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农机作业大户的发展,市区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机作业市场的活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户向合作经营方向发展,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优化配置,完善农机作业协会的功能,鼓励其会员参与基地进行农机作业服务,以提高基地的农机化水平和机具利用率;还要注意加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同时,做好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力量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操作水平、专业技能和经营服务的能力。在“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村要逐步建立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根据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组建一批机耕、机插、机收和机械清淤等专业服务公司,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向合作经济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农机社会性化服务产业。
4、依靠科技、强化培训,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按照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经营规模,以及发展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加大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培植农机龙头企业、支柱企业,支持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兴建各具特色、不同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示范园区。进一步健全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体系,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大幅度提高农机化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通过学习、进修,使推广人员素质得到提高,使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更快更好地让广大农民接受和应用;要强化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民机手和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各类农机化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农机、热爱农机,让农机手不仅会操作农机、而且会经营农机,更好地服务于基地建设。同时要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办好“武汉农机信息网”,为政府决策和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全力把“武汉农机展览会”打造成国家级展会品牌,从而为农机企业发展和农民科学购机搭建设平台。
5、拓宽渠道、多元融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实现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和地方限于财力,对农业的投入有限,对农机化的投入更少,造成农机及相关产业投资比较效益差,由此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有力支持,也很难吸引社会投资者。资金投入的不足,使新农村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新农村发展的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户个人和农业生产组织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发展投入机制;同时要积极引进外资,吸引二、三产业的企业资金和社会法人以及群众手中闲散资金投资兴办农机制造企业,或直接进入农机作业市场。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鼓励金融部门开展购置农机具贷款业务,政府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