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在白城

保护性耕作在白城

日期: 2006-08-17  来源:吉林日报


  割秸秆刨茬子,是庄稼人年年必干的活计;翻地打垄,也是农家祖传的规矩;三铲三趟,更是几千年来侍弄庄稼的定式。然而,自今年以来,白城市开始了与几千年的耕作方法背道而驰的保护性耕作
———站秆或留高茬,三四年一次深松,免耕播种,不打垄、不铲地、不趟地。
  
今年五一长假,白城市及几个县的农机局领导和技术人员,顶着风沙和农民一起展开了千亩耕地保护性耕作示范试验。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当大地隆起青纱帐时,在洮南、通榆等县(),出现了如下场面:
  
保护性耕作试验地块,无垄无沟,秸秆根茬遍地,玉米苗郁郁葱葱;传统耕作的地块,垄齐沟深,玉米苗却显得有些低矮黄瘦。
  
保护性耕作试验地块,农民只有偶尔在早晨或晚上天凉快了的时候,才溜达到地里看看苗情长势,做做有限的农事劳动;而传统耕作的地块,炎炎烈日下,农民们却得弯腰弓背,挥锄铲地,驾驶四轮子一遍遍趟地。
  
保护性耕作试验地块,农民兴高采烈地掰着指头对市领导说,这一公顷地,一年怎么也节省六七百元投入;而当问到传统耕作的另一个农民时,他却不无沮丧地说,咱比不了人家,一天天挨累不说,还得多掏七八百块钱。洮南黑水林场的陈老汉十分感慨地说:当初我寻思,这不纯粹是扯淡么?别的地种完了,才胡乱把这块地种上,活刺啦晚了七八天。哪知道苗就从那乱七八糟的秸秆里钻出来,还出得那么齐,长得那么壮……”
  
保护性耕作源于美国。
  
1935年春天,一场黑色风暴从美国西部多年耕翻的土地上刮起,连续3天,横扫美国2/3国土,把3亿多吨肥沃土壤卷进了大西洋,从而毁掉了4500万亩土地。这场灾难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世界。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以怀疑的目光审视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方式了。于是,美国开创了保护性耕作。70多年过去了,美国的保护性耕作面积发展到了8.7亿亩,占总耕地面积11.85亿亩的73.4%,全世界保护性耕作面积也达到了14亿亩。
  
在进入20世纪末的时候,我国也相继发生了多次沙尘暴,席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大半个中国。而且,我国西部、北部的土地沙化、荒漠化,也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大片良田。从而,让中国直面保护性耕作这一理性选择。北京市大兴区和山西省长治市实行保护性耕作已经六七年了,推广面积年年扩大,涉及品种不断增多,所获成效日益显著。
  
保护性耕作,一方面由于最大限度的不动土,以及秸秆覆盖,不仅明显地减少水分蒸发,也有效地含蓄了天然降水,增加了土壤墒情。据专家论证,保护性耕作至少每年可以比传统耕作少灌一次水。白城市如果有500万亩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年至少可以节约灌溉2.5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另一方面,由于秸秆覆盖地表,除每年每公顷减少耕层土壤流失15—16吨外,还可年增土壤有机质0.02—0.03%。这就是说,就白城的土壤现状而言,仅仅10年时间,全市的土壤有机质就将翻上一番。
  
保护性耕作,不仅使农业劳动减少强度60%以上,同时也使5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开辟新的产业或外出打工。
  
保护性耕作1公顷地,要比传统耕作少投入600—700元。而且,玉米可以获得比传统耕作高9—12%的产量,大豆增产幅度则高达30%
  
今年的529,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标志京郊农田3年内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行动的正式开始。我省的保护性耕作也已启动,镇赉县今年被确定为我省第一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不久前,在白城市召开的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上,省农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白城的保护性耕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白城市是率先在全省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的,动作快,标准高,效果好。(韩友本报记者高大伟)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