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市场被激活 谨防新一轮产能扩张
农机市场被激活 谨防新一轮产能扩张
日期: 2006-08-17  来源:中国工业报
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借助于一系列惠农政策及市场因素的惯性推动,上半年国内农机市场异常活跃,农机产销持续增长,呈现出快速扬升的态势。
今年以来,农机工业在连续三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53.21亿元,同比增长31.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3.54亿元,同比增长33.91%;实现利润31.32亿元,同比增长86.32%。新产品产值达63.35亿元,同比增长41.01%,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幅。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的产销增长速度高达60%以上。农机产品的销售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大中型农机受青睐
今年上半年,田间作业机具快速增长,大中马力拖拉机、收获机械继续保持热销局面,品牌农机受到用户的青睐。上半年共生产大中拖达11.3万台,同比增长了54.05%,预计全年大中拖拉机产销量将达到20万台。而与之相比,小型拖拉机的增长幅度却呈逐月下降趋势,同比增长只有2%,预计全年将出现负增长。而拖拉机市场的产销情况既反映出政策扶持的效果显著,也表现出我国农机产品正在向大型化的趋势上前行。
收获机械市场分外火爆,上半年共生产各类收获机械20.6万台,同比增长88.64%。特别是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呈现出供不应求、持币待购的局面。仅福田重工就实现销售各类联合收割机3.6万台,同比增长约150%。
与此同时,受相关政策影响,自2004年以来产销一直呈现出连续下滑局面的农业运输机械,从今年3月份开始已转为正增长,1~5月同比增长13.22%。时风集团、五征集团的农业运输机械均呈现出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同比增长约为15%。
各种加工机械除棉花加工机械外均呈增长态势,增长速度超过了10%。
在国内农机市场整体看好的同时,我国农机出口也增势依旧,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共实现出口交货值60.06亿元,同比增长了32.28%。
不利因素制约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的“三农”政策为农机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以来,随着购机补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效地激活了整个农机市场,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大中轮拖和联合收割机市场的销售。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也为农业装备开拓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大中型田间作业机械等得到新的发展机遇。
据分析,2006年下半年我国农机行业受多种因素的钳制,其发展将喜中带忧。喜的是,国家农机产品补贴销售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中轮拖的销售,而且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启动,下半年大中轮拖市场仍将继续看好,销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预计下半年大轮拖整体市场需求保持与上半年持平;中轮拖预计下半年整体市场仍会在高位运行,但整体需求将略低于上半年。
忧的是,上半年小麦机保有量的骤增以及作业成本的增加,使机手收益下降;燃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大型农机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区域粮食价格可能呈现小幅振荡。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自走式小麦收割机市场将大幅下滑,比去年同期下滑幅度将超过50%;全喂入水稻收割机市场继续走高,同比增长幅度将超过30%;大中型拖拉机市场继续看好,同比增长幅度将在20%以上;小拖市场仍不容乐观,同比继续下滑,全年将下降25%左右。
总体上看,下半年我国农机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将有一定回落。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增速将保持在20%~30%之间。
谨防盲目扩大产能
今年以来,在玉米收获机、插秧机、大中马力拖拉机等热点产品的强力拉动下,生产企业对农机固定资产的投入明显增加。现已出现布点过多,投资重复的苗头,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关注,市场火热更需头脑冷静,以防止投资过热。如以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为例,目前国内的保有量已达40万台,而全国的小麦种植面积在2.4亿亩左右,平均每台负担面积大约为800亩,受小麦机总量持续增加的影响,今年“三夏”期间部分地区参与跨区作业的机具已相对过剩,使得一部分机手的收益下降。据了解,明年国家将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补贴,为此生产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变化,及时规避风险。与此同时,随着大中马力拖拉机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机具已出现不相适应的矛盾,尽快开发新机具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