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
调研组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单荣范、任正隆,以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研室主任姚敏扬、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王智才等人组成。调研期间,舒惠国一行听取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哈尔滨、鸡西、牡丹江市的农村和垦区进行实地考察,与有关专家和基层干部进行座谈,研究加快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等有关问题。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本次调研工作,省委书记钱运录、省人大副主任王宗璋等领导同志分别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并交换了意见。省人大农林委主任委员郭宝福、副主任委员李伟、省农委副主任白雪华和省农机局局长李国军等同志陪同调研。
在宁安市卧龙乡卧龙村,调研组一行考察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建设情况。卧龙农机作业合作社由12个农机大户、省财政等共同出资150万元建成,实行股份合作管理的形式,现有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8台(套)。由于大型农机具作业质量好、效率高、收费低,得到了村民的欢迎,2006年上半年完成农田作业面积3万亩,收入35万元。黑龙江省农机局局长李国军介绍说:“农机作业合作社已经成为财政和涉农部门支持农业生产的重点,而且是农民投入的热点。经过三年的建设,全省已建成258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在改善土地耕作质量、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舒惠国查阅了合作社的章程和设备运行台帐,询问有关合作社的股本构成和经营制度,向机手了解国产农机具的质量和作业收入情况,并兴致勃勃地登上一台东方红1204型拖拉机亲自驾驶操作。
舒惠国对黑龙江省大力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做法给与了积极的评价,他指出:“目前我国的农机化发展开始转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注重机械数量上的增长到注重质量上的提高,从发展小型的机械到发展大中型的机械,从单机独户作业到多机多户联合经营。黑龙江地多人少,组建农机合作社,能有效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黑龙江省对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功探索,对全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舒惠国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兴办农机作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推动农业生产的作用。舒惠国说,前不久,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法首次提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预计今年有望出台,将重点解决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问题。这部法律将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和运行机制,同时也规定了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科技和人才支持等措施。
最后,舒惠国在和牡丹江市人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座谈后强调指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将近二年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提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问题,其实是一个“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解决农民增收和致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基在于发展农业机械化,这需要我们多做些宣传工作。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早一些,解决的就好一些。认识不到位,解决起来就晚一些。各级人大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力度,推动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确保各项扶持措施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