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撑起农机一片天

求真务实撑起农机一片天

日期: 2006-07-18  来源:延边农机化信息网


  贾非,外表文静,不善言辞,在略带书生气的眼镜后面,却透着深邃坚定的目光。就是在他的带领下,敦化农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00110月,贾非接过了农机总站这副担子。当时,农机总站属二级局建制,系统有下岗职工数十人,多次到市里上访;办公经费紧张,办事捉襟见肘;农机科研推广工作滞后;农机“黑车、非驾”现象严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诸多困难重重。面对这些困难,这个曾毕业于吉林农大农机高材生,又从事过农机工作的他毅然挑起了振兴农机这副重担。
  
为解决群众上访问题,他亲自主抓信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2001年争取市政府资金26万元,为38名下岗职工一次性解决了养老金和经济补偿金。由于1999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三权”下放,三年时间乡镇政府拖欠职工工资累计达70余万元。针对这种情况,他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恢复农机局一级局建制,全市16个乡镇农机站上划主管局,并保留了农机化服务站、农机维修中心站两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5年,贾非提出整合人力资源,将8个乡镇农机站合并为4个农机中心站。
  
为解决“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窘境。贾非强调:“农机要发展壮大,关键是加大先进技术和适用机具的投入,而项目建设是先进技术和适用机具投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从2003年开始,贾非把农机化项目建设作为全局的首要工作,亲自跑项目、跑资金。到2006年,共编制农机化项目26项,实施国家、省、州农机化项目18项,项目到位资金1916万元。
  
紧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机具的开发研制引进推广。2003年至2005年,他组织科技人员先后开发研制出烟叶刨埯机、覆膜机、马铃薯播种机、挖掘机、贝母分选机等一大批符合本地产业实际的机具。其中,烟叶刨埯机、覆膜机申报了国家专利,通过了省级部门鉴定,并首次实现批量生产322台在全省进行推广使用。累计引进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旋耕整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新技术十余项,各类配套机具1万多台(套),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机具保障。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2001年,组建了全市第一家市级机耕队,经过4年的发展壮大,已粗具规模。2005年,成立了敦化市农机作业协会,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了会长。经过一年的发展,协会逐步壮大。2005年,开通了全省首家县级农机化信息网站,成为工作学习、对外宣传、信息交流、为农服务的平台。
  
针对“黑车、非驾”的严峻局势,他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开展“清黑、打非”工作。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严厉处罚农用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辆无牌证行使、无证驾驶、超员载人等违章行为的通告》,为开展监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执法环境。2001年至2005年,经过专项整治,全市建有农机安全乡2个,安全村48个,共计完成拖拉机落籍15539台,驾驶员初训10888人。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在全省县级农机监理工作中排名第一。
  
贾非上任六年来,带领全市农机干部职工谱写出一篇篇辉煌灿烂的农机篇章。到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8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24293混合台,配套机具达87000(),农业机械总值达3.1亿元;全市耕地机械化水平达88%,播种机械化水平达8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25%,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4%,位居全省前列。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获得吉林省农委、延边州农委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获得全省“强县局”称号。如今,他依旧奋战在农机岗位上,并满怀信心勾画着农机未来美好的前景,农机在他的带领下正砥砺前行。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