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农机重点项目支撑武汉特色农机化发展

七大农机重点项目支撑武汉特色农机化发展

日期: 2006-07-14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在“十一五”期间,武汉市将重点开展以下七大农机化项目,以支撑特色农机化发展。
  
1、无牛耕村建设项目
  
以东西湖、洪山和汉南3个区为重点,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机代牛”与处置耕牛相结合,发展农机作业大户,培植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每年新建100-200个“无牛耕”村,5-10个“无牛耕”乡镇(农场),用3年时间将上述3个区基本建成“无牛耕”区,并同步向其他各区扩展推进,力争到2010年全市机械耕整水平达到95%,全面实现“以机代牛”。
  
2、农机化综合示范建设项目
  
经过省农机化办和市政府发文同意,汉南区已确定为省、市级农机化综合示范区。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15万亩绿色食品机械化示范基、“无牛耕”区建设示范基地和农业机械化生产制造基地等。要求到2010年,汉南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各项农机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并建设成全省的农机制造业基地。
  
3、水产“三机”配套示范项目
  
在东西湖区走马岭农场5000亩连片精养鱼池建立“三机”配套示范基地,引进推广增氧机监控设备500台、自动投饵机330台、清淤机50台,使增氧、投饵和清淤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0%以上。同时推广保鲜运输车10台。
  
4、食用菌培养料加工厂建设项目
  
依托天添、宏源等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双孢菇生产所需的培养料机械化生产为重点,建设水准较高的培养料加工厂,建堆、翻堆、发酵、转动等环节实现机械化生产、专业化操作、市场化经营,从而减少菇农的生产环节,改善生产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食用菌品质和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机械设备投资3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培养料2400万公斤,可满足26万平方米菇房种植用料的需要。
  
5、优质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
  
建设地点选定在黄陂区祁家湾等乡镇和江夏区法泗镇,以中排粮油和桂子米业两个龙头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动作模式,种植优质稻“荆荷香”8万亩、“桂子米”4万亩。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示范,包括工厂化育秧、机械耕整、机械插秧、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烘干和粮食加工等环节。通过示范,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突破育秧、插秧等关键环节,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形成合理高效的水稻草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和完善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项目总投资5300万元,其中机械设备投资2550万元。
  
6、农作物秸秆利用机械化建设项目
  
以武汉秸生饲料有限公司、黄陂区朋达包装材料厂和东西区慈惠木制品碱厂为依托,分别在蔡甸区洪北科技园开发秸秆生物饲料项目;在黄陂区祁家湾街建设17条“草垫枕”生产线;在东西湖区慈惠农场兴建秸秆综合加工生产基地,将农作物秸秆制作成饲料,用于交通运输的草垫枕和木制产品,既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美化农村家园,又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其中机械设备投资260万元。
  
7、万台多功能微耕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在汉南区扩大黄鹤牌多功能微耕机生产规模,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台以上,形成多品种、系列化的生产格局。产品除了满足武汉市农业生产需要外,主要销往省内外乃至国外市场,力争到2010年,将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打造成年生产和销售产值超亿元的农机制造企业。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