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期间,我国首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收割机将投入生产应用,参加小麦跨区作业。这标志着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据了解,2005年,国内第一台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收割机在山东福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诞生,目前,已投放市场近百台。据福田重工科研人员介绍,通过安装在收割机上的卫星定位系统,农机服务中心可精确了解收割机所处的位置和行驶路线,通过收割机上传来的数据,可以轻松地对收割机出现的故障进行预警、诊断,并指导机手排除故障,还能为收割机提供机收信息导航等远程服务。
据了解,此前,国内一些科研机构也提出过类似的构想,但由于卫星定位系统使用价格昂贵,在农机上推广的难度较大,而福田重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机器精确定位后,信息的控制及传递一律采用已经普及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高科技与实用性的结合,开创了国内农业装备智能化的先河。
据福田重工研发人员介绍,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还可以实现对土壤的肥力、病虫害进行监控,精确掌握化肥、农药的用量以及农作物收割时间,这种智能化农业将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