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换得铁牛好耕田
辽宁:换得铁牛好耕田
日期: 2006-02-14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骡马本是农民种地的得力助手,可今年正月初,记者在海城几个牲畜交易市场采访时发现:不少家中有骡马的农民要卖掉就要出力的骡马,用卖骡马的钱买新型农机具。农民们说:“只有用上现代化农机具才能更快地从土里刨金。”买一台联合收割机一个夏季作业可创收2万多元,一台农用四轮运输车每年也可带来万元收人。农业机械正成为许多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台安新麦客驾着农机走四方
“安徽—山东—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台安”,这是去年5月到8月台安农机大户李树忱从南到北,历时3个多月跨区作业的路线。连着几年跨地域忙收割,李树忱的脸庞黝黑,手上也满是老茧。55岁的老李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农机。1996年他买了旋耕机,开始代耕。2001年,他看到了小麦机收的前景,花8万元买了一台东风2AC小麦联合收割机,很快被十里八村的农民看好。
但是收割机每年收割完本地麦子后就处于闲机状态。李树忱通过农机部门了解到我国的有些省份麦收时收割机忙不过来,就把自家的收割机开到外省。没想到,外地农民都抢着让他收麦子,李树忱便按照各个省份麦子成熟的时间,从南到北一路收割下来,纯收人就能达到几万元。两三年的工夫,李树忱用原来的1台收割机赚的钱,又买了2台目前较为先进的约翰迪尔小麦联合收割机。几年来,他开着收割机从南到北,走遍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近10个省份。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像李树忱这样的“麦客”也逐渐多了起来。台安县农机部门将这些跨区作业的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台安县农机机收跨区作业协会。去年5月份左右,在农机部门的组织下,协会里的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24名“麦客”又分兵几路奔赴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参加机收会战。在“麦客”出征之前,市、县农机部门提前为他们办理跨区作业的相关手续,并对农机进行检修。农机部门还帮助农机户了解各地区机收作业的时间和相关信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帮助“麦客”选择好作业线路,巧打时间差,提高了跨区机收作业的效率。如今,台安县的这些“麦客”们也以“诚实守信,服务高效”受到各地农民的好评,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多,路子越来越广,腰包越来越鼓。
农机大户一人代耕几村田
春节刚过,海城感王镇西上村的农机大户邱玉纯便拿到了西上、东上、于官3个村近1.1万亩土地的代耕订单。春耕时节,他家的12台“铁牛”就要下地代耕作业了。
西上村有4000余亩耕地。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后,与西柳毗邻的西上村村民纷纷弃农经商,到西柳做服装生意,邱玉纯也在其中。1984年,面对变幻莫测的服装市场行情,邱玉纯又回到他熟悉的土地。此时,恰逢国家鼓励个人购买农机具,邱玉纯也看好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前景,花5000多元买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机,成了村里第一个农机代耕农民。邱玉纯先在自家地里示范,几天后,村民见这台“铁牛”不仅每天能播种七八十亩地,顶两头大牲口3天干的活,而且代耕价格便宜,便纷纷找到邱玉纯为其代耕。第二年,邱玉纯就承揽村里大部分土地的代耕农活。
1987年,当购买手扶拖拉机的农民日益增多的时候,邱玉纯又贷款2万多元买回能翻地、压地、起垄的大型拖拉机,并配备1万多元的先进农具。有了这个新帮手,邱玉纯的代耕项目增加了,代耕作业范围也扩大了,这一年,邱玉纯的代耕收人也比往年翻了一番。几年下来,邱玉纯尝到农机代耕的甜头,大大小小的各式农机也被陆续开回家。前年秋天,他又投人8万多元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这台专“吃”玉米秸秆的“铁牛”一下地,便受到村民的认可。大家都说:“有了老邱,咱们可省心了。用‘铁牛’收苞米省时省力,每亩地才收25元,比人工收割的价钱便宜了一半。”第二年,老邱又购买一台价值10万元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到中小、牛庄镇进行跨区玉米收割作业。如今,老邱家的3个车库中摆满了12台农机和27台件配套农具,价值60多万元。
山区农民兴起自制小农机热
今年元月,记者在怕岩满族自治县采访,发现那里不少乡镇都出现了农民自发研制小型农机具的热潮。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如今,他们已不再是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而是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研制那些更适合山区用的小型农机具。
岫岩是山区大县,全县83万亩耕地70%是山坡地,地块零散,不适合大型农机具作业。为减轻劳动负担,促产增收,该县农民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很早以前就钟情小型农机具的研制。3年前,牧牛乡牧牛村农民张跃华参照其他农机配制出7台小农机具,对600亩农作物实行全程机械作业,不但减少工时抢了农时,还因机耕质量高,作物长势好,增收7万多元,在县内引起轰动。
今年,农户们改变以往自家单干的做法,几户联合出资,集思广益,使配制成功率大大提高。据统计,去年入冬到现在,该县农民已联合研制出玉米播种机、铲地机、拣石机(能把山地碎石拣出)、施肥器、花生剥壳机等小型农机具2300多台(件),比上年同期高出5倍以上,今年全县山坡地80%以上可实现机械化作业。